八年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幕開啟。八年來,京津冀三地攜手開新局,謀新篇,協同發展成效日益顯現。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8周年之際,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廣播電臺繼續合作聯動,北京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中心、京津冀之聲、天津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河北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聯合制作、同步推出2022年全國兩會特別節目《對話京津冀》,今天播出第二集《生態協同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山水相連,休戚與共。京津冀協同發展八年間,三地打破地域藩籬,在一張圖總體布局下,京津冀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分享一片藍天:持續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合治理攻堅,2021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58%;
共守一泓碧水:開展跨界河流上下游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協作,密云水庫上游潮河、白河和引灤入津工程上游黎河、沙河出境水質均保持在地表水Ⅱ類及以上水質;
同擔一份責任:加強生態保護協同立法,《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自2020年5月1日起在京津冀三地同步實施。
生態環境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領域之一,八年來,三地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推動流域水污染協同治理,推進法規標準的制定,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務局總工程師
周潮洪
華北明珠白洋淀重放光輝,多年斷流充滿垃圾的河道展現出水清岸綠色的美麗畫卷,京津冀三地的濕地現在也是越來越美。每年的春秋兩季,我們三地的各個濕地,特別天津的北大港濕地呈現出蘆葦搖曳,百鳥齊飛的壯觀景色。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谷樹忠
在冬奧會期間,北京空氣質量全面達標,藍天綠水青山成為北京的靚麗底色,其中關鍵一招就是京津冀的生態協同發展的聯防聯控。沒有聯防聯控,不可能取得空氣質量持續的改善,去年北京的PM2.55是創紀錄低了,包括河北天津都是如此。
為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京津冀三地和周邊省市連續四年聯合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協同開展治污減排,改善重點時段區域大氣環境質量;三地還建立了重污染天氣應急機制,定期開展預警會商,聯合應對重污染天氣。大氣聯防聯控的機制,為三地在生態環境其他領域的協同推進,也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務局總工程師
周潮洪
我們在水環境協調治理上面吸收了很多大氣協調治理方面的經驗,比如我們成立京津冀水環境的治理的聯席會議小組、河湖長制、京津冀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防控框架協議等協作機制,這樣從機制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天津市生態環境研究院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主任 周濱
在大氣這方面我們取得了一些好的經驗,也特別希望把這些經驗能夠快速的移植或者是復制到其它環境要素監管過程中來,單純靠一地的環境質量提升是沒有辦法在整個區域里形成共鳴,還有一個關鍵就是跨區執法,三地必須要建立聯合行動執法,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的監管;京津冀應以標準化為抓手,在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協同發展等領域積極探索京津冀標準化協作模式,促進區域協同標準化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谷樹忠
生態協同發展的區域應擴圍,要有統一規劃。在京津冀協同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到整個華北的京津冀晉蒙更好一些,規劃包括環境設施、垃圾填埋、焚燒,包括污水處理廠的配置等等,把整個區域統籌起來。
聚焦京津冀,無論大氣、水,還是林業,三地生態環境協同推進過程中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未來,要深入構建跨區域的生態格局,有哪些值得期待?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農業大學研究員
郭素萍
未來三地還應攜手助力區域林業資源保護修復,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山區綜合治理不光是個生態的屏障,環境好了,農民的收入也能夠增加,尤其是在山區,有了別的經濟出路,脫貧攻堅時候,給山區的農民也帶來了很好的效益,從各個方面,都有所改變。
從國家這個層面來說,應該加大對山區綠化或者綜合治理這方面,山水林田路,把這些因素綜合的考慮進去,合理的布局,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就能夠使過去的荒山,變成綠水青山,使農民能夠靠山吃山,改變他們的生活狀況。同時對防災減災都是有好處的,在治理荒山前,遇到大雨或者暴雨的話,給山區帶來了災害,通過治理以后,山也綠了水也清了,來了暴雨以后,防御能力也提高了,自然災害減少了,對農民的財產保護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務局總工程師
周潮洪
我們要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不是一個生態孤島,而這個生態系統里包括它的物質循環、能量循環,京津冀三地需要做一個頂層設計去完成實施。
天津市生態環境研究院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主任 周濱
生態系統完整性包括兩個層次,生態系統結構的完整性和生態功能的完整性,京津冀三地山水相連、自然環境相近,需要將這些有機的生態節點進行有序的串聯,建立我們的點、線、網、面四級的空間生態格局。
從傳統的"各掃門前雪"到抱團合作、尋求共贏,京津冀三地攜起手來,深化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加快生態格局的構建,建立一個完整的濕地海洋生態區域,同時整個區域的防風固沙、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生態防護等生態功能得到較大提升,讓生態共建共享的步伐更加堅實。
全國政協委員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 連玉明
設立京津冀蒙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把示范區上升到國家層面加以推動,可以探索一條在京津冀蒙跨行政區域共建共享,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新路子。推動京津冀蒙雙碳的協同共治,在北京已經實現了碳達峰的基礎上,把京津冀蒙的資源利用起來,通過一體化,把這個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促進京津冀全面的綠色轉型。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谷樹忠
京津冀在生態協同發展要發揮各自優勢,樹立舍得的理念,并健全補償幫扶機制。比方說北京的優勢在于科技和人才優勢比較突出,甚至投資方面的援助。天津水系比較發達,可以承接一些防洪防澇職責,也有制造業的優勢。而河北主要是地域廣袤,可以發展生態農業,為京津提供生態涵養的功能等,三省市應該形成共建、共享、共贏的局面。
節目預告
2022年全國兩會特別節目《對話京津冀》由北京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中心、京津冀之聲、天津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河北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聯合制作、同步播出,歡迎關注3月9日12:00河北新聞廣播FM104.3播出的《對話京津冀》第三集:《京津冀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教育醫療合作更深入》。歡迎您鎖定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