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痛風已成為我國繼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見的代謝綜合征。痛風是嘌呤代謝障礙而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鹽晶體沉積于組織或器官并引起損傷的一組臨床綜合征。
為了避免痛風再次發作,不少經歷過其疼痛折磨的病友,選擇了忌口。不僅從此告別大魚大肉,甚至連豆腐、高嘌呤蔬菜都敬而遠之。難道,痛風患者真的從此就要過上“吃糠咽菜”的生活了嗎?
痛風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確實重要,但也要講究科學。根據臨床經驗,結合相關文獻,風濕免疫科醫生就來幫大家梳理一下痛風患者在飲食管理中的常見誤區。
誤區:高嘌呤蔬菜不能吃
有些蔬菜如萵筍、菠菜、蘑菇、四季豆、菜花等嘌呤含量較高,導致痛風患者不敢食用,擔心誘發痛風的發作。
實際上,蔬菜為堿性食物,且富含大量維生素C,是痛風的保護因素。因此,高嘌呤蔬菜不會增加痛風的發病風險,所以無需嚴格限制。
誤區:與酒肉再無緣
痛風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預貫穿始終,疾病不同時期對飲食的要求不同:在痛風發作的急性期時,機體處于易損期,應嚴格控制嘌呤的攝入,遠離酒類,避免加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癥狀。
而在間歇期時,由于血尿酸水平比急性期有所升高,治療重點是用降尿酸藥物控制達標,飲食控制可適當放寬。比如,可限量食用蝦、螃蟹、烏賊等中等嘌呤含量的海產品及牛羊豬肉等。
誤區:痛風就得多吃粗糧
由于谷物糙皮中嘌呤含量相對較多,作為主食攝入時量較大,過多攝入會引起血尿酸生成增多。特別是在痛風發作期,更不要食用含嘌呤高的粗糧。
此外,在日常飲食中,建議痛風患者的主食還是以細糧為主,可選擇性攝入嘌呤含量低的粗糧,如玉米和小米等。
誤區:豆制品嘌呤高應禁食
豆類及豆制品確實含嘌呤比較高,較早的觀點建議痛風患者限制豆類及豆制品的攝入。后來研究發現豆類及豆制品中的某些成分能夠促進尿酸的排泄,曾一度鼓勵痛風患者食用豆類及豆制品。
而最新的研究傾向于既不鼓勵也不限制豆類及豆制品的攝入,正常食用即可。
誤區:海產品全都碰不得
不同海產品嘌呤含量差別很大,比如海蜇和海參的嘌呤含量甚至比有些青菜還要低。因此,海參、海蜇、海藻這些低嘌呤的海產品,痛風患者完全可以吃。
另外,疾病的不同時期海產品的攝入要求也不同。急性期及血尿酸未控制的患者,絕對禁食嘌呤高的海產品。但是,間歇期及血尿酸已經控制達標的患者可以有選擇性地食用嘌呤含量中低等的海產品,如三文魚、秋刀魚等。
誤區:飲食控制越“狠”越好
暴飲暴食可誘發痛風急性發作,控制飲食可以降體重、降尿酸。加之有些患者不愿口服藥物降尿酸,因此采取節食的方法來治療痛風。
適當地控制飲食確實對痛風有利,但過度節食會產生酮體等酸性代謝產物,這些酸性代謝產物會導致血尿酸增高,甚至誘發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因此,痛風患者不可過度節食,應根據每日所需熱量,做到節食有度,營養均衡。
誤區:水果嘌呤低可以隨便吃
水果是嘌呤含量最低的食物,但痛風患者不能因為水果嘌呤含量低而不加限制地大吃特吃,特別是短時間內大量食用水果。因為水果中的果糖含量高,果糖又會升高血尿酸的水平,還增加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等的發病風險。
因此,痛風患者要有選擇地食用水果,可多食用果糖含量低的水果,不宜過多食用含果糖成分較高的水果。
誤區:飲料可以代替水
我們鼓勵痛風患者多飲水,維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但有些患者以含糖飲料代替水分,也能達到每天2000ml以上尿量的要求。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含糖飲料中的甜味劑大多是高果糖漿,也叫果葡糖漿。其攝入的增多不但會導致尿酸生成增多,加重病情,甚至還有引發糖尿病、冠心病及腫瘤的風險。
編輯:褚鳳娜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