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左)開展肩關節鏡手術


慢性肩關節疼痛已經成為繼慢性頭痛和慢性下腰痛之后的第三大疼痛。傳統的物理治療等辦法不能根治該病,患者病情反復發作,嚴重影響生活。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創傷骨科獨立開展肩關節鏡手術多年,通過探查發病原因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微創手術,可以輕松解決患者肩痛的困擾。


45歲的冀州區人趙帥平時身體健碩,下地干農活上工地打零工都是好把式。但是不久前做飯剁排骨時候,突然右肩膀疼痛一閃而過,而后久久不能抬舉。他認為胳膊被抻拉了一下,到當地門診貼了膏藥,接受了針灸和推拿。但是,疼痛一直沒有明顯好轉,時常發作,而且疼痛感不斷加重,特別是夜間入睡時更加明顯,經常在半夜疼醒過來。4個月后,趙帥來到衡水四院創傷骨科。主任孟憲卿和副主任醫師李忠初步考慮為肩袖損傷,通過磁共振檢查證實他右肩袖(岡上肌)撕裂傷,建議接受肩關節鏡手術來修補肩袖撕裂傷。


肩關節鏡是一項具備復雜性的高難度技術,國內北京、上海等少數大醫院成熟開展較多,主要用于治療肩袖撕裂、肩周炎、肩關節復發性脫位等病變的診斷與治療。這類肩關節疾患在群眾中十分常見,運動、過度抻拉、創傷均會導致發生,但是由于市民重視程度不夠,臨床鑒別難度大,療效不明顯。肩關節鏡技術帶來了改觀,它不只用于明確診斷,更多的可以開展鏡下治療,幫助患者順利康復。與傳統的肩關節切開修補手術相比,具有手術切口小、感染率低、術后病殘率低、康復快等諸多優點。


“成熟、穩定、規范、熟練”是對而今衡水四院創傷骨科肩關節鏡技術的定義。為了解決困擾人民群眾健康的一大難題,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提升我市肩關節疾病治療方面診治水平,衡水四院創傷骨科科室主任孟憲卿早在2013年就派出相關人員外出學習肩關節疾病的診斷及肩關節鏡治療,熟練掌握了該項技術的臨床應用。肩關節結構復雜,因此肩關節鏡下微創手術難度頗高,需要具有關節鏡手術經驗豐富的醫生才能掌握,鮮有縣市級醫院能獨立開展。經過8年多時間的積累和沉淀,衡水四院一批擅長此技術、能夠獨立手術的骨干力量迅速成長,患者紛至沓來。


副主任醫師李忠是肩關節鏡技術中的佼佼者。他分析說,對于肩部的損傷磁共振檢查不是萬能的,究竟損傷的程度如何還需進一步檢查。肩關節鏡手術微創檢查,既可明確診斷損傷的程度,又可在關節鏡下直接進行修復,且對患者的損傷小,只需在肩關節上打幾個小孔便能手術,術后關節功能的恢復比切開手術完美。


趙帥聽完醫生分析后,經再三商量決定立即住院接受肩關節鏡手術治療。手術中,李忠僅在趙帥的肩膀切了4個長約0.5厘米的小切口,而后插入肩關節鏡鏡頭,顯示屏上清晰地顯示了肩關節結構。找到損傷后,他和同事細微精細地縫合。整臺手術歷時1小時45分鐘,出血量極少。


術后第一天,趙帥右肩部依然有點兒疼痛;術后第二天晚上,感覺右肩部疼痛不明顯了,已能安靜入睡,并開始進行被動功能鍛煉;術后10天,肩部疼痛已基本消失,出院回家休養。臨出院時,醫生還教會了他肩關節功能鍛煉的方法。


經過休養,趙帥到醫院復查時右肩疼痛已完全消失,經過功能鍛煉后右臂的上舉功能良好,沒有特殊的不適。見到為他治療的醫生們時,他高興地說:“當初我右肩疼痛抬起無力后到過多家醫院診治,醫生都說我得了肩周炎,沒有什么好的辦法治療,嚴重時只能吃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你們說是肩袖損傷我還有點不相信,手術后我還一直擔心治療的效果,沒想到按照你們的治療方案手術鍛煉后,肩關節疼痛消失,功能活動已基本恢復,再休養一段時間又能繼續打工干活了!”


李忠提醒說,肩部疼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許多患者一出現疼痛活動受限就誤認為是肩周炎,其實肩周炎這一診斷由于太空泛且不能明確肩關節疾病,在目前的骨科學術界已基本被淘汰。臨床上會引起肩部疼痛的疾病大概有16種之多,如肩袖撕裂傷、肩峰撞擊癥、肱二頭肌長頭腱炎、盂唇撕裂傷、喙突撞擊綜合癥、創傷后肩鎖關節的骨性關節炎等等,每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各不相同。盲目地給予貼膏藥、口服藥物及針灸、推拿等,非但治療效果不佳,而且有可能會延誤病情加重癥狀,只有明確診斷、對癥治療,方可事半功倍。


近年來,創傷骨科緊跟國際醫學潮流,多次派出科室人員到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醫科大學三院等地進修學習深造,可以完成各類肩關節損傷與疾病的診斷及治療。通過長期的深入發展探索,目前肩關節鏡技術在該院已經進入成熟發展期,每年治愈數十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