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曾在民間廣為流傳,那這種說法是否科學呢?



古代交通不太發(fā)達,也沒有冰箱,食材一般都就近售賣。之所以說早晨不買豬肉,是因為古時沒有大型屠宰場,屠夫一般在早晨開始殺豬,完成一系列工序最后分割完到市場上售賣就是下午了,此時更容易買到新鮮的豬肉,早上買到的很可能是頭一天晚上剩下的,在沒有冷藏的情況下,很容易腐敗變質(zhì)。晚不買豆腐的原因是,傳統(tǒng)豆腐制作耗時較長,作坊一般會晚上制作豆腐,第二天一早拿到市場上銷售,這時購買到的豆腐比較新鮮。豆腐屬于高水分、高蛋白質(zhì)食物,也容易發(fā)生腐敗變質(zhì),到了下午和晚上,豆腐的新鮮度會大大下降。所以,從古代條件來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有道理的,意在提醒人們在合適的時機購買新鮮的食材。


如今,無論是冷藏保鮮技術還是食品加工工藝,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豬肉從屠宰、加工到運輸、銷售,已實現(xiàn)全程冷鏈,制作豆腐的時間也大大縮短,很多都做到了在冷柜中售賣。所以對現(xiàn)代人來說,這句諺語更多強調(diào)的是要購買新鮮食材,購買時間的選擇已不再有指導意義。


選購豬肉可以通過望聞觸的方式判斷新鮮度:一是看顏色。新鮮的豬肉呈紅色或淡紅色,表面有光澤,顏色均勻,脂肪部分為白色,不新鮮的豬肉顏色變成紅褐色,脂肪顏色也變深;二是聞氣味。新鮮的豬肉有一股鮮味,不新鮮的豬肉隨著蛋白質(zhì)、脂肪等被微生物分解,會有明顯的腐臭味;三是觸摸。新鮮的肉質(zhì)地緊密并富有彈性,用手指按壓后會很快回彈,而不新鮮的肉蛋白質(zhì)被分解,肌纖維遭到破壞,肉會失去原有的彈性,手指按壓后很難復原。


豆腐首選冷柜放置且盒裝的,生產(chǎn)日期越近越好。購買散裝豆腐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看顏色。新鮮的豆腐呈白色或微發(fā)黃,表面有較好的光澤,不新鮮的豆腐顏色會變深,不再有光澤感;二是聞氣味。新鮮的豆腐有濃濃的豆香味,如果有腥味或腐敗味,就不要再買了;三是看切口。優(yōu)質(zhì)新鮮的豆腐質(zhì)地細膩,用手按壓會有微微彈性。


編輯:劉燕

來源:人民網(wǎng)
原標題:買什么都要看新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