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村位于武強縣城東北部,滏陽河西岸。




【河北衡水:從脫貧攻堅走向鄉村振興

近年來,衡水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動搖,舉全市之力、聚萬眾之志,攻克貧困堡壘,各級財政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1.2億元,截至2020年底,衡水市21.2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00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武邑、饒陽、阜城、棗強、武強、故城等6個貧困縣相繼摘掉了貧困帽子。貧困人口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貧困地區年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2000多元增長到2020年的1.27萬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00元。衡水市歷史性地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難題。貧困戶產業項目3重及以上覆蓋率達86%,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可自動預警的防貧監測系統。衡水市鄉村振興局榮獲“全國鄉村振興(扶貧)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武邑縣委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21年6月初,根據省委編辦批復,衡水市扶貧開發辦公室重組為衡水市鄉村振興局,隨后,全市11個縣(市、區)的鄉村振興機構掛牌成立。從脫貧攻堅勝利收官,到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全市扶貧干部職工以昂揚的斗志,踏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新征程,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中,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奮力前進。】


河北衡水:鋪開鄉村振興新畫卷—馬頭村行

800年古槐依然枝繁葉茂。

走進武強縣武強鎮馬頭村,矗立在村中央的一株古槐十分惹眼。古槐有800多年樹齡,見證了明代時周邊為修建北京城供皇磚、日本侵略者制造的“馬頭慘案”等歷史。雖幾經各種自然災害,古槐北半部空朽至樹頂,現在卻依然枝繁葉茂,高有十幾米,樹圍4.6米,平均冠幅13.8米,像一把巨傘,遮蓋出50多平米的樹蔭。頑強的古槐是勤勞善良、不屈不撓的馬頭人的精神寫照。近年來,乘著新農村建設和精準脫貧的東風,昔日貧窮落后的馬頭村變了模樣。

村里的老黨員在古槐下給馬頭中學學生講述抗戰故事。

幾年前,馬頭村是集體經濟的“空殼村”。為此,馬頭村“兩委”多次召開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會議,并號召全村黨員群眾出謀劃策。村里認真清算本村資金、資產、資源存量,盤活舊村室、舊校舍、舊加工廠等村集體資產,深度謀劃在閑置土地上建廠房。經過測算,實際勘測閑置廢棄廠地4200余平方米,可以建設900余平米現代化高標準車間2座,并通過公開競價投標方式與武強縣能工木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兩委成員及部分村民集資26萬元于去年建設完成,企業如約入駐,為村民提供了近30個就業崗位,帶動3個貧困戶走出困境,給村集體每年帶來15萬元的收益。馬頭村村支書李輝說,村里的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他們正為此不懈努力著。

村委會成員查看金銀花長勢,謀劃規模化種植致富之路。

村民在金銀花種植基地進行田間管理。

為徹底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改變村里農業產業薄弱的現狀,馬頭村依托村里的專業合作社發展了百畝金銀花種植基地,積極推行“村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讓廣大村民參與其中。據村干部介紹,金銀花種植屬勞動密集型產業,每年入冬后和來年開春,需要修剪,掐尖,除草,澆水,采摘,烘干,儲藏,銷售等數十道工序。每畝每年需人工約100個,按一個人工60元計算,一畝金銀花全年所需人工費6000元左右。每畝平均產量在150市斤左右,按每市斤80元計算,毛收入12000元,除去地租每畝1200元,100畝大約有60萬元的創收空間和48萬元左右的種植利潤空間。

通過種植金銀花,馬頭村充分發揮出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村民們有的拿地入股,有的在基地打工,人均純收入大幅度提升。村民們嘗到的甜頭,積極響應村里土地流轉、社員入股、規模化種植共同致富的模式,目前,合作社已流轉土地近千畝,入社社員131人,合作社已獲評“省級示范農民合作社”,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農村股份合作制經濟示范組織”。

村里的志愿者團隊正在排練愛國主義歌曲。

村里利用閑置土地修建廠房出租壯大集體經濟。

村班子成員在木器廠了解其生產經營情況。

實現鄉村振興,要讓村民有更多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馬頭村兩委從村民的日常生活出發,一邊盤活村集體可利用建設用地,發展農副產品、生活用品以及工業產品交易,整合村集貿市場,一邊大力發展村里的養殖業和時令蔬菜種植,讓廣大村民的農副產品始終有一個不出村就可以交易的平臺。通過不斷發展壯大,吸引周邊村民進入市場進行交易,努力將村里的集貿市場打造成本區域獨具特色的村級農副產品交易品牌。

在村里的糧食收購點,村干部查看村里冬小麥收成情況。

由于從地下水改為地表水澆地,麥粒重明顯提高。

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村里澆地用上了既節水又方便的移動噴灌機。

馬頭村集體經濟正在沿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勢頭飛速發展,村里的環境美了,村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