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人體司令部”,但它也會生病。
大腦中出現腫瘤,被稱為腦腫瘤或腦癌。
腦腫瘤是“沉默殺手”。
如果您不能發現它留下的“蛛絲馬跡”,可就要深受其害了。
那么,出現哪些癥狀要提高警惕?
今天就來為大家扒一扒這令人頭痛的“腦腫瘤”。
腦腫瘤一旦壓迫腦組織,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進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危及生命。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傷害和危險因素(GBD)研究的數據,對全世界腦腫瘤進行了量化分析,發現我國腦腫瘤在發病率、死亡率和傷殘調整生命方面都呈上升趨勢。由此可見,我國腦腫瘤防治仍任重道遠!
膠質瘤是“大腦癌中之王”
腦腫瘤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以20至50歲最為多見。根據腫瘤來源特性,腦腫瘤分為原發性腦腫瘤和繼發性腦腫瘤。腫瘤發生于腦實質、腦膜、腦垂體、顱神經、腦血管和胚胎殘余組織者,稱為原發性腦腫瘤。由身體其他臟器組織的惡性腫瘤(如肺癌、乳腺癌等)轉移至顱內者,稱為繼發性腦腫瘤。
原發性腦腫瘤中,最為常見的是膠質瘤,占所有原發腫瘤的30%至50%,男性和女性發生的機會均等。世界衛生組織將膠質瘤分為Ⅰ至Ⅳ級,等級越高,惡性程度越高。Ⅰ至Ⅱ級為低級別膠質瘤,Ⅲ至Ⅳ級為高級別膠質瘤。Ⅳ級膠質瘤的惡性程度最高,中位生存期為14.6月,復發率100%,預后極差,被稱為“真正的大腦癌中之王”。多數患者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癲癇、一側肢體乏力、失語、精神障礙等癥狀。由于膠質瘤對放化療敏感性一般,因此,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電場療法等),是控制膠質瘤的有效手段。
腦膜瘤起源于腦膜,生長慢、病程長,占原發腦腫瘤的30%左右,女性患者更多見,多數為良性,少數為惡性。因腫瘤呈膨脹性生長,以至于患者常以頭疼和癲癇為首發癥狀。根據腫瘤位置的不同,腦膜瘤可以出現在腦膜所覆蓋的任何區域。因腫瘤生長緩慢,所以腫瘤往往已經長得很大了,臨床癥狀卻并不嚴重。臨近顱骨的腦膜瘤常可造成骨質變化。臨床表現多跟腫瘤大小和位置有關。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放療為輔。
垂體瘤是一種起源于垂體的良性腫瘤,占原發性腦腫瘤的15%,男性患者多見。垂體影像學檢查可在10%的正常人群中發現較小的垂體病變。垂體基因突變、下丘腦調控激素紊亂、家族遺傳是導致垂體瘤發生發展的主要原因。因腫瘤壓迫,患者可以表現為頭痛、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尿崩、垂體卒中等。有功能的垂體腺瘤還會引起激素分泌異常,臨床表現為月經紊亂、泌乳、不孕不育、陽痿、面容改變、四肢粗大、不可控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滿月臉、水牛背、心慌煩躁、失眠等。除泌乳素型垂體瘤以藥物治療為主外,其他類型的垂體瘤多以手術切除為主。
多數腦惡性腫瘤是轉移瘤
在全身各種癌癥中,有30%至50%的患者會發生腦轉移,我們稱之為腦轉移瘤,也叫繼發性腦腫瘤。其發病率為原發性腦腫瘤的4至10倍。由于多數患者的腦瘤是轉移過來的,腦轉移瘤也就毫無爭議地列在腦惡性腫瘤之首!腦轉移瘤進展快,致死率極高,平均生存期不超過2個月。影像學表現為單發或多發,實性或囊性病灶,瘤周圍伴有明顯水腫。
過去人們認為,腫瘤一旦發生腦轉移,就意味著失去了治療機會。現如今,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手段的應用,使得腦轉移瘤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改善。
出現下列信號要提高警惕
對于大腦內的腫瘤,目前沒有簡單的、全人群的早期篩查方法。在生活中,如果無明顯原因出現以下癥狀,要警惕可能是腦腫瘤來襲。
1.頭痛伴有惡心嘔吐:頭痛多位于前額及顳部,持續性脹痛,進行性加劇,晨輕暮重。
2.內分泌失調:如視物模糊、月經失調、不孕、性功能障礙等。
3.癱瘓癥狀:一側或雙側肢體無力,癱瘓、麻木及感覺障礙。
4.癲癇:表現為肢體抽搐,意識不清或短暫性失神、幻嗅、幻視等。
5.意識精神狀態改變:如反應遲鈍,記憶力、判斷力減退,脾氣性格改變,重者可出現癡呆、昏迷等。
需要注意的是,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對于診斷顱內病變非常重要,如CT、核磁共振(MRI)、全腦血管造影術(DSA)、腰穿、腦電圖、PET/CT、活檢等。其中核磁共振是發現腦腫瘤最常用、最有效的檢查手段。
來源:健康中國原標題:“人體司令部”最怕轉移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