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衡水市桃城區鄧莊鎮北蘇閘村安樂秧歌傳承教育基地揭牌成立,標志著安樂秧歌這一省級非遺的傳承發展邁出了堅實一步。
安樂秧歌,是桃城區鄧莊鎮北蘇閘村一帶的歌舞表演形式,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太平車”,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經過幾代人的傳承提煉,集東北大秧歌粗獷豪放和太平車風趣詼諧于一身的安樂秧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其步伐具有“腳顛膝顫屁股扭,聳肩出胯斜眼瞅”的特點,可以簡單概括為“顛、顫、抖、扭”。2009年,安樂秧歌被列入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3年登上央視舞臺,2014年還“扭”進衡水部分中小學和高校,被衡水學院設為校本課。
北蘇閘村黨支部書記安永吉介紹,為了將這一傳統舞蹈保護、發展并傳承下去,2020年,北蘇閘村投資7萬元建起安樂秧歌傳承教育基地,同時邀請剪紙傳承人秘青亞創作了以安樂秧歌為主題的系列剪紙作品,以及民俗畫家劉現輝創作了鄉愁系列民俗畫,并展覽了旱船、毛驢等秧歌服裝道具。
安永吉表示,安樂秧歌傳承教育基地的落成,將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依托政府、學校、文化機構等,深入挖掘研究安樂秧歌文化,通過“非遺進校園”、開辦培訓班、舉行展演及研討會等多種行式,推動安樂秧歌的傳承發展,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傳承人,讓這一民間文化藝術綻放異彩。
揭牌儀式后,安樂秧歌隊30多名隊員進行了精彩的表演。
記者:張洪寧
通訊員:李新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