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味跟產地、飼料、公母、肥瘦等因素有關,有些假羊肉會用加羊油、羊尿的方法來制造膻味
涮羊肉、羊肉湯、羊肉串、烤全羊……羊肉是很多人冬天必吃的暖身食物。但羊肉有一種特殊的“膻味”,有的人接受不了,有的人則認為越膻越好。
羊肉的膻味主要來自于脂肪酸,比如4-甲基辛酸、4-乙基辛酸等。這些脂肪酸并不是羊自己產生的,而是在它的瘤胃中經微生物發酵形成的,在牛、馬、鹿等動物中也存在,但都不如羊肉味道明顯。影響羊肉膻味的因素很多,包括產地、飼料、品種、年齡、部位、肥瘦程度等,比如公羊肉的膻味要大于母羊肉和羯羊(被閹割后的公羊);成年羊肉的膻味大于羔羊肉;如果牧草中缺乏硫元素,羊肉膻味就會變大;圈養的羊如果喂太多豆科植物(比如苜蓿),羊肉膻味就重,喂玉米、蕎麥的,膻味較低;一般西北、內蒙古的羊肉膻味小,河北、河南、山東的羊肉膻味重。此外,新鮮羊肉膻味較小,冷凍時間長的膻味大些。
如今,通過良種篩選和優化飼料,可以飼養出基本沒有膻味的羊肉。也就是說,沒有膻味的羊肉不一定是假的,有膻味的羊肉也不一定是真的。之前有媒體爆出,有些不法商販直接用鴨肉或豬肉摻上綿羊油制成“假羊肉片”,這樣的羊肉往往膻味很重,既有羊肉的味道,又有羊肉的口感。更可惡的是,有的商販會用羊尿增加膻味。因此,羊肉不是越膻越好。
針對市場上的真假羊肉,大家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分辨。一是看色澤。羊肉的顏色是鮮紅色,而豬肉是粉紅色,鴨肉則是暗紅色。二是看紋理。羊肉的紋路較細,呈條紋狀排列分布。三是看脂肪分布。牛肉和羊肉區別于其他肉類的一大特征就是瘦肉中混雜脂肪,俗稱“大理石花紋”。挑選整塊羊肉時最好摸一摸,新鮮羊肉摸上去有點黏;購買帶骨的羊肉塊時,可以比較骨骼的粗細,通常骨骼越細,說明羊的年齡越小,肉質也更嫩。
如果想去掉羊肉的膻味,就需要在烹調上花點心思了:涮時在鍋底中加入蔥、姜或紅棗,搭配韭花醬等小料;燉時加冬瓜或蘿卜;爆炒時用蔥、姜、蒜熗鍋;烤羊排、羊肉串時撒上孜然和辣椒面,都可以降低膻味。
編輯:劉燕
來源:人民網原標題:羊肉不是越膻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