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身患再生障礙性貧血,干不了重活。農忙時打打工,每月能掙個零花。”近日,棗強縣大營鎮楊白塔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楊岐立說,他現在就盼著金銀花進入豐產期,那樣每年他就有固定分紅,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楊岐立所說的金銀花固定分紅,就是該鎮按照全市“借地托管+帶苗入社+戶社雙贏+抱團發展”產業扶貧新模式,利用貧困戶的專項扶貧資金,購買金銀花種苗,委托并監管合作社種植管理,合作社銷售后將純收益的40%分給貧困戶。
這種模式最大的亮點,就是變“扶貧資金入股”為“種苗入社”,讓扶貧資金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產業真正落戶,實現貧困戶產業全覆蓋。“以前扶貧資金入股,具體干啥,咱也不知道,現在天天看著金銀花生長,心里有底。”楊岐立說起種植金銀花這件事,由衷地感到高興。
以前,利用產業扶貧資金,幫助貧困群眾入股當地合作社,是各地運用現有產業資源攻堅精準脫貧的好辦法。但這種模式也存在弊端,扶貧資金入股后,合作社種什么、效益如何,政府不好管、群眾融不進,如遇合作社經營不善,貧困戶連本錢都拿不回,更別提分紅了。“借地托管+帶苗入社+戶社雙贏+抱團入社”這一模式,則有效破解了這些難題。
那這一模式如何運作、有效破解這么難題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模式起源地阜城縣云農生態芳香園區。
“種植辣椒收益高、好管理,還不愁賣,今年我家4畝地全都種上了辣椒。”阜城縣王集鄉張家莊村村民張國良高興地說,他們前期不用投資,種子化肥賒著,地膜免費提供,收獲后云農園區統一核算,他只提供土地種植。
作為合作伙伴,阜城縣云農生態芳香園區實行“訂單”農業,負責產業推廣、生產資料提供,統一技術、統一購銷;不流轉土地,農戶自主種植、自主管護。云農生態芳香園區總經理張玉軍表示,他們與一般農業園區最大不同在于,農戶和園區是合作關系,不是雇傭關系。
“我家2.6畝地,流轉出去一年也就2000來塊錢租金,跟種玉米、小麥差不多。”園區種植戶張汝慈告訴記者,他種植辣椒掙了13000多塊錢,感覺這法子真不賴。
效益就是吸引力,看到這一模式帶來的高收益,當地百姓紛紛和園區簽訂協議進行種植。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1600多戶農民已經加入園區,總面積1.05萬畝,其中貧困戶102戶,戶均增收5000多元;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其中貧困人口15人,人均收入近2萬元。日前,云農園區又投資2000萬元新上玫瑰花、辣椒深加工設備,將進一步增強扶貧產業的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
“我們之所以迅速發展,主要益于“一張訂單保底、一卡通保惠、統一管理共贏”‘三個一’利益聯結機制。”張玉軍說,一張訂單保底,確保農戶的保底收益;一卡通保惠,讓農戶購買到最優惠的生產生活資料;統一管理共贏,保障了農產品質量,提升了產品價值。這一模式既降低園區生產性成本,又能調動農戶積極性,大家各負其責、利益共享。
事實上,如何在產業扶貧中讓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得更緊密,也是我市主管部門一直關注的問題。“ 產業是精準脫貧的基礎,而產業發展離不開合作社支持。”市扶貧辦副主任李雙星說,近年來,有些合作社產業發展不明確,導致經營不景氣,貧困戶增收困難,政府也束手無策。同時,貧困戶耕地少、沒有耕地,沒有勞動能力等問題,也使貧困群眾很難融入產業發展。
而云農模式,為破解這些問題提供了有益參考。在充分調研、借鑒云農模式基礎上,我市大膽創新,嘗試以“借地托管+帶苗入社+戶社雙贏+抱團發展”模式發展產業,借地托管,即貧困戶用扶貧資金購置種苗后,無償使用合作社土地種植,合作社代貧困戶管理,最后統一購銷;帶苗入股,即合作社在年度畝產收益中按比例給貧困戶分紅,實現雙方合作雙贏。
而在這一模式下,政府“引導員”和“服務員”作用也就有了發揮空間。今年,市扶貧辦以“送教上門”的形式,開展“一縣一課”產業發展培訓課,根據市場需求和簽訂的收購訂單,因地制宜推廣金銀花、玫瑰花、杜仲、辣椒等適合本地種植的品種,供合作社和貧困群眾選擇。
“先找市場、再抓生產、產銷掛鉤、以銷定產”,我市在推薦產業同時,積極發揮政府資源優勢,整合市場信息,明確市場需求,大力實施“訂單”農業。隨著王致和豆腐乳、以嶺藥業、葵花藥業、魯花集團、九間棚集團、瀘州、茅臺集團等合作項目落戶衡水,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已確立訂單式種植面積23萬畝,其中非轉基因大豆6萬畝、高粱10萬畝、金銀花2萬畝、辣椒2萬畝、玫瑰花1萬畝、林果2萬畝。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這種產業扶貧模式得到快速推廣。棗強縣結合本地實際,利用沿路沿線、規模大方、房前屋后,延伸出“林下借地、委托經營、鄉鎮統籌、利益共享”和“借地托管、帶苗入社、聯農帶貧、抱團發展”兩種模式,發展金銀花、玫瑰花、高油酸花生和杜仲葉林“三花一林”產業,今春僅金銀花種植就達到10598畝。武強縣街關鎮建立“合作社+貧困戶”“種植大戶+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全力推動金銀花、黃蜀葵種植,實現產業發展從“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發展”,今年該鎮僅金銀花就種植約70畝,惠及貧困戶71戶100余人。
“金銀花是我市重點推廣的扶貧產業,僅今年全市就新增種植面積18000多畝。” 李雙星說,以金銀花為例,1萬元的扶貧資金直接入股合作社,年度收益最高為800至1000元;通過新模式,1萬元的種苗可種植10畝,金銀花畝純收益約6000元左右,貧困戶按8%分紅每畝可獲純收益480元,10畝則為4800元,是直接入股的4至6倍。“今年我用扶貧款買種苗入股合作社,啥心不操,就等著分紅。”對此,棗強縣楊黃洼村的74歲貧困戶楊保堅充滿期待地說,平時他還在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掙百十塊錢,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這是全市產業扶貧模式的一次積極探索。”李雙星說,這種模式用活了扶貧資金,壯大了產業規模,讓貧困戶有了看得見、摸得著、能參與的產業,為合作社拓展了發展空間,實現了群眾增收、合作社發展雙贏效應,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