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素還是食肉?一項針對歐洲人群的最新研究稱,嚴格素食者、素食者和魚素者的骨折風險或高于食肉者。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期刊《BMC醫(yī)學》23日在線發(fā)表英國大學研究團隊的一篇論文指出,與吃肉的人相比,嚴格素食者鈣和蛋白質(zhì)的平均攝入量更低,全骨折風險(即全身任意部位骨折風險總和)高出43%,特定部位(如髖部、腿部和脊柱)骨折風險也更高;素食者和魚素者的髖部骨折風險較食肉者更高。
英國牛津大學和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來自EPIC-Oxford研究的近5.5萬人的數(shù)據(jù),EPIC-Oxford研究是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參與者招募時間為1993-2001年間,其中有許多參與者都不吃肉。前瞻性隊列研究會找到一群人,并在之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跟蹤隨訪,以了解某些因素(本研究中為飲食)對某些結(jié)果(本研究中為骨折風險)可能有怎樣的影響。
在本研究的54898名參與者中,29380人吃肉,8037人吃魚但是不吃肉(魚素者),15499人為素食者(不吃魚、肉但可能會吃蛋奶等動物制品),1982人為嚴格素食者(完全不碰任何動物制品)。第一次飲食習慣評估是在招募時,2010年進行了復(fù)評。參與者的連續(xù)隨訪時間平均為18年,骨折發(fā)生的相關(guān)信息收集截至2016年。在研究期間,一共發(fā)生3941次骨折,其中包括手臂骨折566次、腕部骨折889次、髖部骨折945次、腿部骨折366次、踝部骨折520次和其他主要部位(鎖骨、肋骨和脊柱)骨折467次。
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食肉者相比,嚴格素食者、素食者和魚素者除髖部骨折風險更高,腿部和其他主要部位骨折風險也更高。研究者發(fā)現(xiàn),如果將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考慮進去,那么不同飲食人群之間手臂、腕部和踝部骨折的風險沒有明顯差異;如果將BMI、飲食中攝入的鈣和飲食中攝入的蛋白質(zhì)都考慮在內(nèi),全骨折風險和特定部位的骨折風險都會部分降低。
論文主要作者、來自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口健康系的營養(yǎng)流行病專家Tammy Tong博士說,這是首個針對不同飲食人群評估全骨折和特定部位骨折風險的研究?!拔覀儼l(fā)現(xiàn)嚴格素食者的全骨折風險比食肉者更高,高出的風險大約相當于10年內(nèi)每1000人中多發(fā)生近20例骨折。其中風險差異最大的是髖部骨折,嚴格素食者的髖部骨折風險比食肉者高出2.3倍,約相當于10年內(nèi)每1000人中多15例”。
Tammy Tong指出,過往的研究表明,低BMI與較高的髖部骨折風險相關(guān),鈣和蛋白質(zhì)攝入偏低與骨骼健康狀況不良相關(guān)。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嚴格素食者平均而言其BMI、鈣攝入量和蛋白質(zhì)攝入量都較食肉者更低,在多個部位的骨折風險都較高。均衡的植物為主的飲食可以改善營養(yǎng)水平,并降低包括心臟病和糖尿病在內(nèi)的多種疾病風險。個人應(yīng)該考慮到自己飲食習慣的益處和風險,確保攝入足夠的鈣和蛋白質(zhì),并維持一個健康的BMI,即既不偏輕也不超重。
論文作者提醒稱,由于無法獲取骨折原因的數(shù)據(jù),他們無法將骨骼健康狀況不佳造成的骨折和意外事故導(dǎo)致的骨折區(qū)分開。沒有關(guān)于不同飲食人群間鈣補充劑使用差異的數(shù)據(jù),且在所有飲食研究中營養(yǎng)素(如飲食中的鈣和蛋白質(zhì))的估計均存在測量誤差。同時,該研究的參與者主要為歐洲白人,因此對其他人群或種族的通用性可能有限,考慮到過往觀察到的不同種族間骨礦物質(zhì)密度和骨折風險的差異,種族差異可能很重要。
他們表示,后續(xù)還需要更多針對其他不同人群的研究,包括非歐洲人群,另外由于EPIC-Oxford隊列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參與者都是女性,還需要男性人群占比更高的隊列來探尋性別風險的可能差異。
編輯:劉燕
來源:上觀新聞原標題:食素還是食肉?最新研究稱前者骨折風險或高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