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把芹菜,挑幾個西紅柿,來兩個西葫蘆,結伴在便民市場溜達一圈,李緩運、王榮欣“老姐兒倆”分別為家人備好了晚餐菜品。步行十多分鐘回到小區,兩人約好晚8點廣場見——健身走步、嘮嘮家常。



自在、松心,是李緩運、王榮欣現在的生活狀態。吃新鮮菜,住大樓房,坐公交車,兩人笑稱,這真是過上了“向往的生活”。



這樣的日子,老姐兒倆盼了半輩子。


李緩運和王榮欣是安平縣程油子鄉蘇各莊村人,過去住在滹沱河行洪區里。河道里的土地沙化嚴重,王榮欣與丈夫在自家8畝多地里種玉米和麥子,一年到頭收入沒多少,她倒落下了腿疼的毛病。出村看次病,沙土路又松又軟,自行車騎不起來,走走騎騎到了縣城醫院,小半年的收入又沒了。李緩運的身體還算硬朗,但每到汛期就心慌,生怕河水沖垮大堤漫進村。


何時才能搬離“大水窩”,踏上幸福路?2016年,老姐兒倆多年的心愿實現了——安平縣啟動蘇各莊村搬遷工程,將興宅社區作為安置點。



高興之余,老姐兒倆又有點犯愁:新家是個什么樣?人搬走了地怎么弄?


安平縣的搬遷政策讓她們吃了定心丸。該縣實行“地作價、房分級、人分戶、拆有獎、搬有補、先拆先挑房、群眾自愿選擇補償方式”的辦法推動搬遷,并積極邀請搬遷群眾到安置點走訪,讓大家“安身”又“安心”。


在工作人員的組織下,李緩運和王榮欣先到興宅社區看房子——


一棟棟漂亮的樓房整齊排列,道路整潔平坦,還安裝了路燈,建了廣場、超市、幼兒園;一出小區,柏油馬路寬敞通暢,公交站牌挺立路邊,便民市場就在近旁......兩人歡歡喜喜,都選了143平、三室兩廳的大房子,2017年就搬了進去。不久,王榮欣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被推選為村婦聯主任,負責搜集篩選招工信息并轉發到村微信群里,幫助村民“有事做、能致富”,更快適應新生活。


針對拆遷后續生產生活等群眾的后顧之憂,安平縣又出臺政策,村民仍享有原土地承包權;舊村址的集體資產所得補償收益為村集體所有,舊村址復耕為農用地或改造,產權為村集體所有,所得收益可用于村民補貼或獎勵。同時,免費開展營業員、計算機操作工、電工、焊工等培訓,精心篩選20家信譽良好的企業,列出《崗位供給清單》,面向搬遷村群眾招工,幫助他們就近就地就業。


蘇各莊引進2000萬元資金成立安平縣綠沙灘種植專業合作社,王榮欣把家里的8畝多地都流轉給了合作社,加上糧補,每年每畝有700多元的收入。她丈夫在縣環衛部門找到了一份開鏟車的工作,月收入3000多元。更令王榮欣高興的是,她女兒也在興宅社區買了房,老兩口過上了享受天倫之樂的幸福生活。


7月21日晚上8點,興宅社區廣場上充盈著歡聲笑語,李緩運和她的四十多個健身隊員整齊有序地開始了新一天的健步走。王榮欣則帶著外孫女在旁邊看得津津有味,“行洪區里其它的村也要搬遷了。”她感慨地說,大伙兒能過上好日子了。


嚴格貫徹落實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去年以來,安平縣按照“拆建同步啟動,先搬遷后回遷,成本價安置,讓利于民,和諧快速搬遷”的思路,對滹沱河和潴龍河行洪區內飽受水患威脅的19個村莊實施搬遷,搬遷人口共計16240人。截至目前,蘇各莊、邢莊、高佐村已搬遷興宅社區,建張莊、建王莊已搬遷堤外新村,剩余的14個村將搬遷滹沱新城。越來越多的搬遷群眾,也將過上像李緩運、王榮欣一樣的“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