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游泳池、海邊等地是許多人鍛煉身體、外出游玩的首選。但與此同時,溺水事故也頻發(fā)。其中,有一種聽起來匪夷所思的“淺水溺水”:2017年,南京一名身高1.65米的大學女生,參加游泳考試時在1.2米水深的泳池中溺水身亡;此前,浙江也有一名1.8米的健壯男子溺亡在1.3米的水池中……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yī)學系教授陸一帆向記者表示,這種情況雖然少見,但在某些條件下有可能發(fā)生,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突發(fā)疾病、嗆水窒息。陸一帆表示,溺亡者中,真正被“淹死”的不到50%,很多是因為在水中突發(fā)疾病,如心臟病、肺栓塞等,發(fā)病前往往癥狀不明顯。還有些會游泳的人,在淺水中往往放松警惕,過度換氣后潛水時間過長,產生缺氧窒息容易導致溺水。


 2.對身體位置感覺能力差。與地面的運動不同,在水中人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對身體位置感覺的能力要求更高?!叭藗兂Uf游泳可以鍛煉心肺功能、燃脂減重等,其實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鍛煉身體正確感知位置的能力,提高神經系統(tǒng)中樞的穩(wěn)定性?!标懸环f。比如在及腰深的水中,如果腳下一滑向后倒,身體感覺位置弱者很難再次站穩(wěn),手臂和腳都碰不到水底支撐。這時,不熟悉水性的人往往內心緊張,導致嗆水,如果身邊沒人幫助,甚至有一定溺亡風險。


3.突發(fā)意外。在戶外的河、湖等處,就算水位不深,也有可能被水草等異物纏繞,從而導致溺亡;手腳抽筋也是溺水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部分戶外水域溫差較大,身體無法適應,造成抽筋現(xiàn)象。在較擁擠的室內游泳池,當頭部被撞擊,如被其他游泳者踢到,亦有可能發(fā)生暈厥而溺水。


陸一帆建議,當發(fā)生淺水溺水現(xiàn)象,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多數(shù)情況都能化解。開始游泳前,先循序漸進了解水的特性,打破恐懼感;最好做個身體檢查,確保游泳時不會發(fā)生意外;去正規(guī)、合法的游泳場所,考取深水證后才能進入深水區(qū),不游野泳;最好掌握救援技能,于人于己都有好處。如發(fā)現(xiàn)有人溺水,不熟悉水性和救援技能不能貿然下水,避免發(fā)生意外。


編輯:劉燕

來源:生命時報
原標題:淺水游泳也要警覺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