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城中村,人們的普遍印象是環境差、矛盾多、難管理……然而,近日走進位于棗強縣城中心的毛家園村,眼前呈現的卻是另一番景象——穿村街道干凈整潔、每戶一套臨街門店、每年村集體進行分紅、大矛盾小糾紛全在村內化解……“俺們村可以說是黨風正、民風純、秩序良、發展優。”村支部書記張國洲說起這些年村里的變化難掩自豪之情。
近年來,毛家園村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集體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牢牢抓在手里,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帶動全體村民共建家園,持續在解決班子軟弱渙散、村集體資產虧空、環境臟亂差、矛盾隱患突出等痛點、難點問題上下功夫,使得村民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越來越強。
選優配強班子 筑牢戰斗堡壘
農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
提起村里這些年的變化,村民們無不夸贊他們有個實實在在的好支書張國洲。今年67歲的張國洲,從2000年起便擔任村委會主任,2006年起又在村黨支部書記的位子上干了15個年頭。
就任以來,張國洲始終把村集體的事當成個人的事來干,實打實地為村民辦事,村民都信任他、認可他,他還先后被市縣評為“優秀黨支部書記”和“優秀共產黨員”。
在張國洲的帶領下,村兩委6名班子成員講政治、顧大局,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主動擔當“四員”的角色,即黨建事務的“組織員”、上級黨組織的“助理員”、困難群眾的“聯絡員”和村內矛盾的“調解員”。全村鄰里相處融洽,干群關系和諧,村兩委班子成員也連續任職,近十年來無一人在選舉中落選。如今班子成員里最大的已經78歲,最小的也有59歲,平均年齡達到了65歲,在基層黨組織里已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
毛家園村的干部雖然年紀大,但是有魄力、干勁足、遇事不含糊,積極工作干在先,遇到困難沖在前,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村干部帶頭堵卡值守,以身作則堅守崗位,這種甘于奉獻的精神感染著村民們,全村22名黨員、9名村代表、13名退役軍人以及村里的志愿者紛紛自告奮勇加入隊伍,參加聯防聯控,嚴把出入關,確保了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拓寬增收渠道 壯大集體經濟
大河有水小河滿。村集體有錢了,村干部才能干事,老百姓才能跟著受益。
在2000年以前,毛家園村不僅村集體經濟為零,而且由于多年發展不善,村集體欠賬較多,可以說是負債累累。村支書張國洲上任后,決心把壯大集體經濟、提高村民收入作為最緊迫的工作,積極探索創新,整合各類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農村資產保值增值。目前,每年村集體收入達到70萬元以上,不僅還清了村里多年債務,而且現在村民每年每人還可分紅1000元。
毛家園村地處縣城中心,土地是最重要的資源,但是如何發揮其最大價值,又能形成長期穩定的集體收入,是村兩委班子面對的重要課題。經過審慎分析,他們沒有選擇一賣了之,而是創新了“出租—建設—運營—移交”的運營模式。2006年華聯商場在棗強縣城拓展門店,毛家園村積極溝通,將村西閑散地進行回收,以出租形式交由投資方建成2層共計3600平米的大型商場,租期為15年,租期內按每年7萬元標準收取租金,期滿之后由村集體收回用地及地上附著物所有權,并將租金提高至37萬元/年。
村集體還把閑置土地回收整理,盤活荒灘、坑洼、地溝等集體土地,變存量為增量,對外公開租賃、承包。目前,已利用村集體土地建設廠房15個,年收入租金25萬元;利用村集體閑地建設門市18間,對外出租出售;將村內多塊坑洼閑散地進行整理,對外出租形成長期收入等等。
由于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毛家園村已與縣城融為一體,村民在享受到城市生活的同時,也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如何在服務發展大局和維護群眾利益之間取得平衡?村兩委班子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征地拆遷過程中與政府、村民反復溝通,放棄了一次性買斷的方案,最終確定了每年每畝地1500斤小麥的補償標準,失地村民還可享受失地保險每月190元 。同時,與太平洋保險公司合作,以村集體收入為全村60歲以上村民購買保險,凡達到60歲的村民,均可領取每月50元的收益,溫暖了全村老年人的心。
規范工作機制 提升治理水平
做好農村工作的關鍵,在于干部能否贏得群眾的信任。
毛家園村全面落實村民自治的各項規章制度,堅決貫徹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民代表會議為決策機構、村委會為管理執行機構、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機構的村民自治機制。20年來村兩委班子成員沒有一人因違法亂紀被群眾舉報投訴,沒有一筆村干部私自開支,更沒有一筆支出不敢公開,不僅確保了財務支出透明合規,而且增強了群眾對干部的信任。
他們把黨建抓在日常,積極創建學習型黨支部,將黨風廉政教育作為重要學習內容,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斷深化,組織干部黨員深入開展“三會一課”,每月定時召開黨支部會議和黨員學習會,每季度召開全體黨員會議,嚴格發展黨員流程,確保發展黨員質量。2017至2019年,毛家園村連續三年獲評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
他們把權力交給村民,建立村務協商議事機制,但凡村級重大事務的決策,均在村民代表和黨員大會上提出、審議和通過,村里決定的大小事,都有參會人員的簽字和會議記錄。同時,明確每月村兩委議事日、黨員議事日的時間,做到議事常態化,真正實現了“村事民議、村事民治”。
村集體有錢了,如何用好這些錢,花在刀刃上,不出問題?他們始終堅持陽光村務,扎實開展村務公開,由村監會及群眾代表全程監督,切實做到“村事件件議、村賬筆筆清、村務人人明”。近年來,塔桿廠、華夏廠院內進行了路面硬化,路面的長度、需要的工料等都由村監會成員具體丈量、制圖并簽字,每月定期公開村內賬目,讓村民放心。
化解矛盾糾紛 解民燃眉之急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和經濟關系的調整,各種群眾經濟利益糾紛、思想觀念碰撞等引發的矛盾糾紛更加復雜多樣。這些矛盾糾紛如果處理不及時,方法不得當,就有可能引起群眾的不滿情緒,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
毛家園村兩委班子善于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他們深入摸排矛盾問題,運用智慧、采取法治方式,用群眾的辦法解決群眾的問題,營造了公正和諧的發展環境。
為打破以往村干部日常工作時間不確定、地點不固定、有事找不到人的局面,毛家園村兩委班子定下了雷打不動的規矩,每天都保證2名村干部在村里辦公,不僅方便了群眾辦事,而且能夠第一時間聽到群眾的聲音,及時發現隱患,妥善處理問題。
按照就近原則,把每一個農戶劃片包干落實到每一個黨員、村民代表和退休老干部,形成管理網格,確保家家有事有人管,戶戶有難有人幫,人人有結有人解。只要矛盾糾紛一露頭,就有人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開展工作。近年來,每年為群眾代辦各類事項100余件,解決化解矛盾糾紛30余起,得到了廣大村民的高度認可。
張國洲說,群眾法律意識不斷提升,社會矛盾糾紛越來越多元,苦口婆心、思想動員等傳統的工作方式也必須改變。一旦遇到難解決的事,村兩委就帶著律師一起想辦法,對村民來說既公正又管用。在村集體建設的12間門市的租金收取中,面對個別門市租金多次催要收取困難的問題,毛家園村采用委托公益律師下函的方式,催要房屋租金,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化解村內矛盾糾紛時,村兩委針對不同層面的問題采取不同的方式精準施策,用群眾的語言做群眾的工作,以群眾的辦法解決群眾的難題。市場東街修路因涉及一些群眾的個人利益,導致20年無法修通。張國洲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又通過與開發商積極溝通,最后由開發商拿出部分資金進行補貼,妥善解決了道路不通的問題。對于村民們兄弟之間不和睦、不孝敬老人或者宅基地糾紛等,村兩委班子總是能用群眾的語言和方法,化干戈為玉帛,剛柔并濟、公平公正地解決問題,避免了矛盾激化,深得百姓認可。
心系群眾冷曖 增進民生福祉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
近年來,村里把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作為工作重點,通過積極跑辦爭取縣鄉兩級資金支持,將村內2條通行不便的公路全部硬化,安裝路燈32盞。同時,每條街道各配備保潔員1名,配置垃圾箱9個,并進行亮化、綠化;全村老舊廁所全部改造為水沖式,戶戶通上了天然氣,居住環境有了極大改善。去年又新建了村兩委辦公樓,安裝了健身器材,讓村民有了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毛家園村利用新建設的辦公樓,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整合黨員文化活動室、便民服務室、村民信訪室、道德講堂、婦女兒童維權室功能,邀請老黨員、退休老干部、老教師和德高望重的長輩等“新鄉賢”暢談人生體會,聘請法律工作者通過“以案說法”等形式為群眾排憂解難,懇請在外打拼的創業者同鄉鄰互動交流成功啟示……
在全村大力推行移風易俗,制定《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對紅白事做出具體要求,嚴禁大操大辦、講排場,一年下來每戶至少節約3000元,也在全村形成了人人遵紀守法的好風尚、與人為善的好姿態、誠信做人的好品格、勤勞致富的好家風。
群眾有哪些需求,應該怎樣幫扶到位,村干部個個心中有數;群眾有求必應,隨叫隨到,村干部的手機24小時開機;能夠一次性為群眾解決到位的事,決不讓群眾重復跑路;一時解決不了的棘手事,把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到位,讓群眾明白知情不纏訪。“俺們村的干部們是真干事、干實事!”78歲的村民武世先說起20年來村里的變化對村兩委班子贊不絕口。
正是因為毛家園村的干部隊伍滿懷增進民生福祉的初心,探索出了一系列發展村集體經濟、疏解矛盾糾紛以及農村管理的有效經驗,從而贏得了老百姓的充分信任,促進了村莊的和諧、健康、穩定發展,奏響了政通人和的和諧樂章。
通訊員 賈獻義 劉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