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皮毛制裘業歷史悠久,相傳商末少師比干在大營為官,勵眾打獵,創造了皮毛鞣制技術,教會了百姓,至明、清時期已成為當地一項重要產業,富裕了當地,卻引起了土匪、地痞的嫉妒,他們相互勾結,不斷對大營的商戶敲詐、搶掠,清末民初,政局不穩,民不聊生,匪患尤甚。


皮毛行業的店主們為維護自身利益,于1912年自發組織了皮毛商會。首任會長是榮呂卷的榮子梅,說到榮子梅必須介紹一下榮臻,榮臻畢業于保定陸軍學堂,后任東北軍張學良的參謀總長,直隸省長,榮子梅是榮臻的侄子,有這樣的靠山,自然一呼百應。他加固了大營圍墻,只留東南西北四個大門出入,擴挖了護城河,還組織了近百人的武裝,成員多為各皮店的伙計,平時生產,早晚訓練,緊急情況下集合出擊,類似于今天的民兵組織,少數是雇傭的專業人員,約裝備一個連的槍支彈藥。商會經費主要來源于皮毛購銷手續費,買賣雙方每成交一元,提取二厘三毫。商會成立后,皮市秩序逐漸好轉,1928年初冬,山東土匪王志其率30余人來犯被擊退,此役一舉震懾了四周的匪霸,秩序進一步好轉。


1937年“七七事變”后,商會會長是鄭胥青,副會長是前艾莊的艾老雙。1938年1月起會長是榮戰魁。這兩任會長任期都比較短。


中共冀南游擊隊十二支隊領導人王裕國(南宮市張穩村人)根據中共直南特委的指示,于1935年夏在大營皮毛工人中間發展了鄭茂林、王文澤、陳子皋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建立了大營工人黨支部,鄭茂林任黨支部書記,他是大營街人、信托皮店的店主,該支部秘密向各皮毛作坊宣傳無產階級革命思想。


1939年日本鬼子入侵棗強,五月占領全境。此時的商會會長是夏屯村的夏西槐,副會長是后金子村的鄭方林(中共黨員),他還是大營華豐皮店的店主。本屆商會很有成就,他們領導皮毛界與日本侵略者作了不屈不撓的斗爭。1939年10月,他們組織三十多家皮店罷市,拒絕為日軍提供皮衣,罷市堅持了整個冬天,日本鬼子無可奈何,只得在寒冬臘月挨凍,有力地消耗了他們的戰斗力。


據《中國·大營皮毛志》記載:“日本侵略者為掠奪皮毛財富,成立了以大戰犯儀太郎為首的“儀君商會”,但無一店主入會,沒多久便銷聲匿跡。


1947年組成的大營皮毛商會,會長是趙書環,副會長是李金皋和孫景伍,本屆商會工作到1952年。


1952年,我國開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大營的紅星、民利、新華、華豐等眾多皮店陸續實行公私合營,組成國營或集體的皮毛經濟組織,皮毛商會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改革開放后,私人皮毛企業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但單槍匹馬的小微個體經營戶在發展中也遇到了許多難題,諸如信息、管理、技術、購銷資金等,急需在政府之外的民間組織進行協調。時隔50年后的2002年10月16日,改革開放以來,首屆大營毛皮業協會應運而生。在這次大會上產生了組織機構,通過了《大營毛皮業協會章程》,計28條,《大營毛皮業協會誠信公約》計10條。


協會成立至今逾16年,會長先后由張文良、劉景城擔任。秘書長前三屆是孫平華,第四屆至今是郭崇雪,辦公地點設在中國·大營皮毛交易中心四樓。


協會成立的目的在于帶領大營皮毛行業不斷適應新形勢,提升產業,打造品牌,團結業界人士,攜手共創營皮輝煌,促進國內外皮毛行業間的交流,組織培養技術人才,與政府及國內外相關機構磋商本行業發展事宜。協會積極聯系香港皮草協會、中國皮革協會、國際皮草協會等國內外毛皮行業協會,廣泛參與國內外皮毛行業組織的相關活動,以擴大營皮的影響,為本地本行業爭取更多的利益,辦好一年一度的大營皮草交易會。


協會成立16年來,有效地組織了對外交流與合作,規范了企業行為與市場運作行為,提升了裘皮的質量,大大提高了營皮的知名度,這是舊社會皮毛商會無法比擬的。


作者:孟憲珂  編輯:賈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