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冀州區南午村鎮田村陳氏族人保存的距今已經104年的《陳氏家乘》中,看到了一個人被公眾推舉列《崇祀鄉賢錄》、入“鄉賢祠”的程序及全套文字材料。從中,了解到清朝時鄉賢的產生、確定程序。
鄉賢,是品德、才學為鄉人推崇敬重的人。是國家對有作為的官員,或有崇高威望、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社會賢達,去世后予以表彰的榮譽稱號。明清時,各州縣均建有“鄉賢祠”,以供奉歷代鄉賢人物。
確定“鄉賢”,程序是很繁雜的。
第一步:公舉申報。當時的稱謂是“公呈”。需要有3部分人分別出具《公呈》,予以推舉申報。
1.闔郡鄉紳。闔,意全、總共(通“合”)。郡,古代行政區域,中國秦代以前比縣小,從秦代起比縣大。闔郡,即全郡。鄉紳,即鄉間的紳士。闔郡鄉紳,即全郡的(部分)鄉紳。
【鄉紳是中國封建社會一種特有的階層,主要由科舉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當地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鄉或長期賦閑居鄉養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鄉村社會有影響的人物構成。他們近似于官而異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他們始終處在封建社會的清議派和統治集團的在野派位置。】
應當闔郡鄉紳聯名公舉申報。
2.闔學生員。生員,明、清時,指經本省各級考試入府、州、縣學者,通名生員,俗稱秀才。生員的名目分廩膳生、增廣生、附生,初入學為附學生員,廩、增有定額,據歲考、科試成績遞補。闔學生員,即全郡學校的(部分)生員。
應當闔學生員聯名公舉申報。
3.闔郡耆民。耆民,指60歲以上的人,闔郡耆民,即全郡的(部分)60歲以上老人。
應當闔耆民聯名公舉申報。
以上3部分人的公舉申報《公呈》,內容為被公舉鄉賢人的先進事跡和評價。
第二步:核實公結。就是對于以上3份《公呈》,一份份地認真核查,證明“公舉非虛,所結是實”,并且出具3份《結狀》。《結狀》,還起到如今《保證書》的功效。
鄉紳、生員、耆民3部分人,還要聯合拿出《公呈事實》。這個材料,應當很系統、很詳細地寫出申報鄉賢人的先進事跡。
第三步:各級審報。就是由州、府、省3級政府機構及教育機構的負責人,對于公舉申報“鄉賢”的材料,先審查,后拿出意見,向上一級報告。
第四步:撫院批準。“鄉賢”,最后由撫院和學院批準確定。
作者注:各省巡撫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或右僉都御史銜,故稱撫院。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負責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主管一省軍政、民政。學院,各省的官辦學院。
第五步:入祠活動。“鄉賢”被撫院和學院批準確定后,還有一系列的列《崇祀鄉賢錄》、入“鄉賢祠”的活動。
守道和學院一起發給冀州“憲票”(作者注:上司發出的指令),即如今的通知。
知州、儒學學正和訓導、州判等,發出《請神主文》,迎請鄉賢入“鄉賢祠”。
知州、儒學學正和訓導、州判等,發出《告圣文》,告知圣人孔子。
知州、儒學學正和訓導、州判等,發出《告先賢文》,告知已經入“鄉賢祠”的歷代鄉賢。
知州、儒學學正和訓導、州判等,發出《安神位文》,舉行安神位儀式。
冀州陳隨時被確定為鄉賢,整個確定過程、程序用了半年的時間:從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407年)十二月公舉申報開始,到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408年)四月撫院和學院批準,再到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408年)五月安神位。
從上述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封建社會舉鄉賢,列《崇祀鄉賢錄》,分量很重,選人很民主,領導很重視,程序很嚴謹,工作很細密。
如今,為了推動社會進步,弘揚正能量,追求真善美,我們評選、確定先進個人、道德模范、英雄人物等,應當尊重群眾意見、審慎過細工作、嚴格審核把關,確保典型帶動。
作者:辛向黨 編輯:賈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