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南京紫金山東麓,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風景區自然景觀豐富優美,文化底蘊博大深厚,分布著各類名勝古跡200多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16處,包括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中山陵、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國家森林公園靈谷景區。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南京鐘山風景區結合疫情防控需要,在各項活動關停后,迅速調整思路,積極開拓創新,嘗試推出系列“云”游體驗,探索讓群眾足不出戶云賞梅的新途徑。在有限開園后,景區又積極推進各項入園舉措,保障市民游客有序安全入園游覽。

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鐘山中茅峰南麓,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陵墓于1926年1月動工,1929年春主體建筑竣工,同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此后工程繼續進行,直至1931年底全部完成。中山陵占地兩千畝,依山而筑,前臨平川,后擁青嶂,氣勢磅礴,平面呈“自由鐘”形。陵寢建筑中軸對稱,從牌坊、墓道、陵門、碑亭到祭堂、墓室平距700米,高差70米,有392級石階和10個平臺,全部用白色花崗巖和鋼筋水泥構筑,覆以藍色琉璃瓦。中山陵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陵寢附近尚有音樂臺、行健亭、光化亭、流徽榭、藏經樓等多處紀念性建筑。(參觀中山陵需提前預約)

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在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后馬氏的陵寢,始建于公元1381年,1398年朱元璋安葬于此,到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歷經32年之久。今天的明孝陵景區以明孝陵陵宮區為主,包括大金門、四方城、神道等,以及周邊的下馬坊、梅花谷、梅花山明東陵、紫霞湖等。2003年7月3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審議通過,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梅花山


南京梅花山,原名孫陵崗,因東吳大帝孫權葬此而得名。梅花山位于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景區內,是國內唯一位于世界文化遺產內的賞梅勝地,無論植梅歷史、規模、數量、品種,還是自然與文化積淀,在我國眾多賞梅勝地中均位居前列,加之自然起伏的山形地勢,被譽為“天下第一梅山”。作為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主會場,南京梅花山與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已經成為古都南京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

南京人植梅賞梅之風歷代相沿。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孫陵崗一帶辟為總理陵園紀念性植物園區,開始更大規模的植梅。1944年孫陵崗正式改名為“梅花山”,2005年中山陵園管理局又將梅花種植面積擴大到1533畝,植梅35000多株,梅花盆景6000余盆。經過多年來的精心培育和打造,目前,梅花山梅花涵蓋11個品種群,共計360多個品種,其中國際登錄品種有137個。

靈谷景區


靈谷景區位于中山陵東面約一公里處,內有六朝古剎開善寺遺跡、梁代名僧寶志的墓塔、靈谷寺、明代的萬工池、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無梁殿、民國建筑靈谷塔、松風閣等名勝古跡。

音樂臺


音樂臺是中山陵重要的附屬建筑,位于中山陵的東南面,由關頌聲、楊廷寶設計,1933年建成。整個音樂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場地平面布局半圓形,圓中心是舞臺,臺后建有大壁,以匯集音浪。臺前有月牙形蓮花池,可以增強樂壇的音響效果,池前是扇形草坪,可容納三千觀眾。音樂臺建筑風格為中西合璧,在利用自然環境,以及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充分吸收古希臘建筑特點,而在照壁、樂壇等建筑物的細部處理上,則采用中國江南古典園林的表現形式,從而創造出既有開闊宏大的空間效果。又有精湛雕飾的藝術風格,達到了自然與建筑的完美和諧統一。

美齡宮


美齡宮,位于鐘山風景區四方城以東,正式名稱是“國民政府主席官邸”,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筑,古典的歇山式屋面覆蓋綠色琉璃瓦,挑角飛檐,雕梁畫棟,彰顯著民族氣韻。墻面和門窗則采用現代結構形式,尤其是大面積的豎條形落地式鋼門鋼窗,在引進充沛光線的同時,也注入了西洋韻味。中國傳統建筑風格與西方現代建筑工藝的結合,使這座官邸達到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完美境界,1991年美齡宮被國家建設部評為中國近代優秀建筑,2001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劉燕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展現博大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