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的年俗文化中,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幾乎天天都有講究。例如,正月初三要吃春酒;正月初七是人日,即紀念人的誕生;初八是谷日,即谷神的節(jié)日;初九是豆日;初十是棉日;正月十二是老鼠節(jié);正月十五是燈節(jié)。而到了正月二十五這一天,則是“囤神”的生日,民間有打囤填倉的習俗。
農(nóng)歷正月二十五,各地稱為”填倉節(jié)”,我們景縣通稱”打囤”。每到這天的黎明,農(nóng)村各家各戶懷著對”五谷豐登”、衣食無憂的期盼和憧憬,先把院子打掃干凈,再用灶膛灰,撒成一個個大小不等,象征糧囤的圓圈。院中心和大門外,要撒大囤,每個囤還要撒出一架梯子,意思是糧囤又高又大,蹬著梯子才能倒糧食和取糧食。囤的中心,分別放上小麥、玉米、高粱、大豆等五谷雜糧,一囤只放一種糧食,叫“填倉”,再用半頭磚壓住,以防備雞、鳥偷吃糧食,然后放鞭炮、吃水餃。天亮后,當陽光灑滿大地,把半頭磚去掉,這叫“曬囤”,整個打囤過程全部完成。
打完囤,一般認為是年的結(jié)束,農(nóng)事活動的開始,這一天,家中管事的人要對農(nóng)事進行安排,民諺說,“過了二十五,手腳得沾土”。
據(jù)《景縣民俗文化集萃》記載,關(guān)于填倉節(jié)的來歷,在景縣的南半部,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候,黃河以北連續(xù)三年大旱,赤地千里,顆粒不收??墒浅⒉还馨傩账阑睿諛诱魇栈始Z。因連年饑荒,餓殍遍野,這時,有一個給國庫守糧的倉糧官于心不忍,毅然開倉救濟災民,讓饑民們把國庫的糧食搶運一空,救活了一方百姓。但他無法向朝廷交代,便在正月二十五放火燒倉滅跡,自已也跳入火中燒死。當?shù)匕傩諡榧o念這位俠肝義膽,舍身救民的倉官,便將每年的正月二十五定為填倉節(jié)。
過去的填倉節(jié),北方大部分人家中午要吃烙餅,叫”鋪囤底”,有的地方則吃小米干飯喝雜面條兒,期盼“五谷豐登”。我們景縣農(nóng)村大部分家庭填倉節(jié)早起包餃子吃,內(nèi)含一年合合美美,糧食豐收,交好運之意。
打囤,在我們景縣講究特別多,一是天不亮必須完成全過程;二是沒出嫁的閨女,一天不能出門;三是新結(jié)婚的新媳婦,必須在正月二十二以前回婆家“滿囤”,因為二十三回婆家會“踩囤邊”,二十四回婆家會“蹬囤底”,這兩天是婆家最忌諱的日子。我嬸子家年前結(jié)婚的嫂子,因娘家有急事,二十三才回婆家”滿囤”,弄得我叔和嬸子哪個不高興勁就甭提了。
隨著生產(chǎn)條件的改善,農(nóng)業(yè)連年豐收,人們?yōu)樘铒柖亲佣l(fā)愁的日子己成為過去,人的思想觀念有了質(zhì)的飛躍,改變了古老的紀念方式,為不污染環(huán)境,人們不再燃發(fā)鞭炮,家家戶戶用煤氣或天然氣做飯,再也沒有灶膛灰了,但是,正月二十五這天早起,景縣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包餃子吃,一是來紀念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更多的是,對一年“五谷豐登”的希冀和期盼。
冀州、桃城、阜城、武邑、安平等縣市的“打囤填倉”習俗基本相同,只是在安平民間,有的家庭用糧食代替草木灰畫圈代表囤??傊挤从沉宿r(nóng)耕社會時期人們對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強烈企盼。
作者:徐朝
編輯:馬晨曦